進口液態奶大舉進入中國,真有那么好嗎?問題好多啊,你都想不到!中國"現代牧業"液態奶連續三年在國際上拿到了素有食品界“諾貝爾獎”之稱的“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”金獎獎牌,然而,以現代牧業為代表的國內奶牛養殖業卻開始殺牛倒奶,業績虧損;與之相反的是,大量不知名的國外進口液態奶卻是大舉進入中國,無論是超市的貨架上,還是電商渠道,他們占據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。那么,進口液態奶真的就比國產奶好嗎? 8月16日,《中國奶業質量報告(2016)》(下稱“報告”)首次發布:2009-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連續7年的監測結果表明,我國乳品質量安全風險完全處于受控范圍內,為歷史最好水平。報告中對中國市場銷售的液態奶監測數據表明:抽檢的進口常溫奶樣品生物活性物質營養或遠不如國產液態奶。
市場調查發現,與國產液態奶相比,進口液態奶還存在著諸多消費者并未特別注意的諸多問題。
國產液態奶PK進口液態奶
1、國內外液態奶諸多指標無明顯差異
2015 年,農業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(北京)對我國23個大城市銷售的巴氏殺菌乳、超高溫滅菌乳(UHT)和調制乳等液態奶產品進行監測,共抽取樣品200 批次,包括國產品牌液態奶150 批次,進口品牌液態奶50 批次,檢測了黃曲霉素M1、獸藥殘留、重金屬鉛和熱加工副產物因子糠氨酸等指標。
黃曲霉素M1、重金屬鉛檢測指標上,國產與進口液奶并無明顯差異。譬如黃曲霉素M1 監測結果:國產UHT 滅菌乳樣品(常溫奶)中黃曲霉素M1 的平均值為0.013μg/kg,進口UHT 滅菌乳樣品平均值為0.010μg/kg;另外, 國產巴氏殺菌乳樣品中黃曲霉素M1 的平均值為0.019μg/kg,進口巴氏殺菌乳樣品平均值為0.023μg/kg。均沒有超過歐盟0.05μg/kg 及中國和美國0.50μg/kg 的限量標準。國產與進口樣品之間無顯著性差異。 另外,獸藥殘留監測結果表明,無論是國內外的常溫奶還是國內外巴氏殺菌乳樣品,都不存在使用違禁獸藥或超過限量標準的情況。
2、進口液奶活性物質營養或遠不及國產
報告特別提到了對一種名叫“糠氨酸”物質的檢測結果,國產UHT 滅菌乳樣品中糠氨酸的平均值為196.1mg/100g蛋白質;進口UHT 滅菌乳樣品中糠氨酸的平均值為227.0 mg/100g 蛋白質,遠高于國產UHT 滅菌乳樣品。 “生鮮乳中的糠氨酸含量微乎其微,約為2~5mg/100g 蛋白質,且含量不受奶牛品種和飼養環境變化影響,但是經過熱加工后,乳制品中糠氨酸含量增幅很大”。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(北京)中心主任王加啟介紹,糠氨酸是牛奶熱加工的副產物因子,乳蛋白的氨基在熱處理條件下,與乳糖的羰基發生化學反應(美拉德反應)生成糠氨酸。生鮮乳熱加工程度越強,作為牛奶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副產物糠氨酸含量就越高,乳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質損失越大。
“進口常溫奶糠氨酸更高,就表明牛奶滅菌時受熱越高,其生物活性物質損失嚴重,其營養價值就降低,消費者喝到的就不是優質牛奶”。王加啟如此表示。
3、我國原奶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
2015年全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99.5%,高于食品抽檢合格率2.7個百分點,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安全食品之一。在奶源上,自2009年以來,農業部共抽檢生鮮乳(指從奶牛、奶山羊等奶畜乳房中擠出的、未經加工的原奶)樣品15.1萬批次,抽檢對象覆蓋所有奶站,檢測指標涵蓋所有違禁添加物。檢測結果顯示也是達到歷史最好水平。
監測結果顯示,2011-2015年,生鮮乳的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平均水平高于《生乳》國家標準,規模牧場的營養指標水平優于全國水平,如2015年生鮮乳平均乳脂率3.69g/100g,比國家標準高出0.59g/100g;乳蛋白率3.14g/100g,生鮮乳的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。 另外,生鮮乳中各項安全指標也是不斷改善,菌落總數、黃曲霉素M1、體細胞數、鉛、鉻、汞等監測平均值遠低于我國限量標準,譬如菌落總數46.7萬CFU/mL,遠低于國家標準200萬CFU/mL。另外,生鮮乳中連續7年不存在人為添加三聚氰胺、革皮水解物等違禁添加物的現象。“這表明我國奶牛養殖環境和奶牛健康狀況顯著改善,奶源質量安全狀況良好”。王加啟如此表示。
值得一提的,國內生鮮乳的有些檢測指標結果甚至嚴于國外產品。以有害物黃曲霉素M1為例,根據2013年、2014年、2015年的檢測,我國生鮮乳中黃曲霉素M1的含量每年在下降,遠低于標準限量值(0.5μg/kg)。與其他國家相比,我國生鮮乳黃曲霉毒素M1平均值為是0.015,而韓國則是0.031,日本是0.085,歐盟標準則是0.05。
胡說有理市場調查情況進口常溫奶市場調查
1、有的保質期長達1年
如今在很多超市,稍微留意就會發現,越來越多品牌的進口液態奶擺上了貨架,且大多都是1升裝,而且包裝上的中文標識都是直接印制上去的。 在一家大型超市,胡說有理發現,這里銷售的高溫滅菌進口液態奶1升裝標價基本都是17元左右為主,也有達到20多元,這些牛奶來自西班牙、法國、德國、新西蘭、澳大利亞等國家,保質期幾乎都在9個月-12個月。 這些產品包裝上也都有特別消費提醒,建議打開后冷藏,有的建議3天內飲用完,有的則建議7天內。看看國產的常溫奶,保質期基本都在半年之內,并建議打開包裝后若未喝完,需要冷藏并在24小時內飲用完畢。
進口常溫奶為什么會有如此長達一年的保質期?一位進口牛奶經銷商介紹:“進口牛奶首先要經過出廠檢測、出境檢測和入關檢測三道程序,僅所在國檢測大概需要8至10天,隨后進口牛奶的海上運輸時間一般為30至45天。此外,報關還要2周,商檢要15天到1個月。這些時間是硬性規定,沒有一個環節可以省略。也就是說,一瓶保質期為12個月的進口牛奶,除去2至3個月檢測運輸時間、保質期最后3個月不易銷售帶來的時間成本,黃金銷售時間只有6個月左右。所以,這都是進口牛奶不得不延長保質期的重要原因。”
2、有進口還原奶專門銷往中國
胡說有理還注意到,這些進口液態奶其實并非完全采用純正的生鮮牛乳作為原料加工的,有的甚至也是拿奶粉還原而成。 一款來自澳大利亞的高鈣低脂牛奶,產品包裝上直接標注是“調制乳”,并稱“含13%復原乳”,其產品配料表中除了“低脂牛乳”外,還有脫脂奶粉、乳礦物鹽,另外還添加了“增稠劑”、“乳化劑”。
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,復原乳又稱“還原奶”,是指以煉乳或奶粉等奶制品為原料,添加適量水制成與生鮮乳中水、固體物比例相當的液體。由于經過多次熱處理,復原乳的營養物質損失較大,糠氨酸含量升高,乳的固有風味降低。
“復原乳其實是中國特殊環境下的獨特產物”,王丁棉表示,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,中國奶源匱乏,出臺了臨時的還原奶標準,當時制定的還原比例為20%,然而后來這一比例不僅被打破,更重要的是監管不到位等問題,還原奶就被“放縱自由”了。以至于現在我國常溫奶、調制乳以及乳飲料等產品都可以使用奶粉還原。因此,這些能夠進入中國銷售的還原奶顯然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銷售的。
進口低溫奶市場調查
1、牛奶飲料混入牛奶一起賣
既然常溫奶生物活性物質不如低溫巴氏奶,一些進口廠家也將目光瞄準了中國的低溫奶市場。市場上最常見的就是來自中國近鄰的韓國延世品牌 產品。然而這一被中國消費者愿意花高價追捧的品牌,其有些品類根本就不是純牛奶。
一款名為“延世牧場牛奶RT”產品, 該款產品配料表中除了“生牛乳”外,還添加了維生素D,同時也以很小的字號標注產品類型為“調制乳”。
根據我國調制乳的標準,調制乳是指以不低于80%的生牛(羊)乳或復原乳為主要原料,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劑或營養強化劑,采用適當的殺菌或滅菌等工藝制成的液體產品。也就是說,調制乳中牛奶含量只要達到80%就是符合國標了。 延世牧場牛奶RT這款產品顯然不是純牛奶,而且223毫升包裝的價格高到13.8元。
另外,還發現延世另一款產品——延世香蕉牛奶飲料,其產品標簽上標注產品配料除了牛奶外,就是純凈水以及果葡糖漿、食用香精、胭脂樹橙等各種食品添加劑,盡管該產品包裝上也注明這是一款“牛奶飲料”,但是其和國內光明、三元等低溫巴氏奶產品一起擺放在同一冷藏柜中,很容易讓消費者誤認為這就是一款牛奶,其220毫升裝價格竟然達到14.8元,而光明的一款高端巴氏鮮牛奶優倍500毫升裝也才12.9元,折合220毫升也不過5.7元左右。
2、保質期遠長于國內巴氏奶
什么是低溫奶?低溫奶包括巴氏殺菌乳(鮮牛奶)、低溫酸奶、低溫奶粉、低溫奶酪等。低溫奶的優點是最大限度保留牛奶中的營養物質,特別是生物活性物質。
巴氏殺菌乳是僅以生牛(羊)乳為原料,經巴氏殺菌等工序制成的液體產品。巴氏殺菌工藝通常采用低溫長時間(62℃ -65℃,保持30 分鐘)或高溫短時間(72℃ -76℃,保持15 秒;或80℃ -85℃,保持10-15 秒)。這種殺菌方式可以殺死所有致病菌,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生鮮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質。巴氏殺菌乳生產、加工、運輸、銷售的全過程要在2-6℃冷鏈條件下進行。巴氏殺菌乳保存期短,一般為2-7 天。
無論是延世牛奶還是延世香蕉飲料產品,盡管其對外給人誤解為是需要冷藏保存的低溫牛奶,但是其保質期卻分別達到15天和16天。在一家大型超市的冷藏柜里,與延世牛奶及香蕉飲料放在一起銷售的還有國產巴氏奶巨頭產品,如光明的優倍鮮牛奶保質期為7天,三元的極致鮮奶包裝上直接標注:72攝氏度巴氏殺菌乳,保質期為9天。這些遠遠低于延世調制乳的15天。
專家解讀
進口奶保質期長營養流失越嚴重
“我國對常溫奶保質期沒有明確的規定,只有自發形成的行規,國外也沒有相關的保質期標準”,王丁棉表示,這些進入中國市場包裝上直接印有中文標簽的進口常溫液態奶,基本上都是專門賣給中國消費者的,第一,世界上90%國家的90%牛奶都是低溫奶,就是為了保證牛奶的營養不被破壞;第二,如果這些產品在出口國也有銷售,中文標簽一般都是后來加貼的。
“盡管牛奶中的80%以上也是水分,但是人們很早就知道,如果沒有母乳,給孩子羊奶、牛奶也可以健康生長”,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顧問顧佳升表示,這是因為牛奶中還存在非常多種類的生物活性物質,每個物質含量都非常低,但每個作用都非常大,能增強免疫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。 “正是牛奶營養太好了,因此也容易腐敗”,顧佳升表示,
“高溫滅菌奶保質期長,其在生產過程中徹底殺死細菌的同時,牛奶中的最好的活性物質也死了,因此高溫滅菌奶不如巴氏低溫奶好。“ “一般而言,牛奶從第四個月開始,其物理性質將發生變化。比如說蛋白質開始析出,油和水開始分離,牛奶的香氣、風味、甜度、口感、顏色都開始下降,苦味和不愉快的氣味開始上升”,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,理論上而言,延時超高溫滅菌技術可以生產出保質期為一年的常溫奶,但這是以犧牲牛奶品質為代價的,不少進口牛奶保質期甚至長達一年,這意味著當初殺菌時溫度更高或時間延長,即使牛奶沒有變質,但蛋白變性,造成營養也流失了很多,對吸收也不利,也失去了喝牛奶的意義。
進口奶冷藏銷售并非都是巴氏奶
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,最好的牛奶應當是巴氏低溫殺菌奶,但是如果一款低溫牛奶產品,保質期卻能達到10幾天甚至20天,那么該產品一定是采取了提高殺菌時間、提高殺菌溫度等手段,甚至有可能采取二次殺菌,該產品的營養物質肯定不如保質期為幾天的巴氏奶。
“延世牛奶根本就不是巴氏奶”,乳業分析師宋亮也是直接表示,其實像延世產品這樣需要冷藏銷售的產品,他們借助中國消費者尤其是華東市場消費者更信任巴氏奶的心理,以冷藏的工藝生產銷售,并且走超高端路線,其實很容易迷惑誤導中國消費者。
“巴氏奶保質期都在10天之內,保質期大于10天不到45天的也需要冷藏的牛奶,國際上稱為‘延長保質期(ESL)鮮奶’,并非巴氏奶”,顧佳升表示,這種牛奶里生物活性物質的保留程度介于巴氏奶和常溫奶之間,但是因為我國并沒
有此種牛奶產品的國家標準,因此市場混亂,消費者盲目消費在所難免”。
專家建議:挑選牛奶首選巴氏低溫奶
面對市場琳瑯滿目的牛奶產品,消費者到底應該怎么選擇?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、中國農大教授李勝利表示,總體看,只要是正規生產上市、保質期內的產品,質量安全上基本都沒有問題,大家可以放心選擇消費。
“從營養價值方面說,牛奶貴在鮮活,我推薦大家多飲用巴氏殺菌乳,也就是常說的鮮牛奶”,李勝利表示,這種乳品的殺菌方式既可以殺死致病菌,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生鮮乳中生物質活性。從方便來說,大家可以選擇高溫滅菌奶,可以長時間室溫保存。對于乳糖不耐受者,可以選擇酸奶等產品。
王丁棉也表示,臺灣乳協理亊長施宗雄教授在福州兩峽奶業交流會上曾說過:實驗證明,巴氏奶的乳鐵蛋白是常溫奶的1800倍,而乳鐵蛋白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成分,若如此功能成分因超高溫破壞了,那么牛奶還剩下什么呢?因此,條件允許,喝真正的巴氏殺菌奶更營養。
內容轉載自公眾號-胡說有理